心肌肌钙蛋白-Ⅰ(Cardiac Troponin I, cTnI)是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,其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(AMI)、心肌炎、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、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。近年来,随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(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, CLIA)技术的快速发展,cTnI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提高,成为临床实验室的核心检测项目之一。通过该方法,可在极低浓度下(通常检测限达到0.01 ng/mL甚至更低)快速识别心肌损伤,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,尤其在胸痛患者的急诊分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心肌肌钙蛋白-Ⅰ测定试剂(盒)主要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cTnI浓度。其核心检测项目包括:
1. 急性心肌梗死(AMI)诊断:cTnI在心肌损伤后2-4小时释放入血,12-24小时达峰值,持续升高5-10天,是AMI的“金标准”标志物。
2. 心肌损伤监测:适用于心脏手术、化疗药物心脏毒性评估、心肌炎等疾病的心肌损伤程度追踪。
3. 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:cTnI水平与患者短期和长期不良事件风险呈正相关。
该检测适用于急诊科、心内科、重症监护室(ICU)等场景,需结合患者症状、心电图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。
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,具体步骤如下:
1. 固相包被:将抗cTnI单克隆抗体固定于磁性微粒表面,形成固相载体。
2. 抗原-抗体结合:样本中的cTnI与固相抗体结合后,加入标记有酶(如碱性磷酸酶)或化学发光物质(如吖啶酯)的二抗,形成“抗体-抗原-标记抗体”复合物。
3. 信号激发与检测:通过化学发光底物(如鲁米诺)反应产生光信号,光电倍增管测量光强度,信号值与cTnI浓度成正比。
方法优势:灵敏度高(可达pg/mL级别)、线性范围宽(通常0.01-50 ng/mL)、抗干扰能力强(如类风湿因子、溶血影响小),且支持全自动化检测,适用于高通量实验室。
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,需遵循以下标准:
1. 国际标准:依据ISO 17511《体外诊断医疗器械-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-校准品和控制品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》建立检测系统的溯源性。
2. 国家行业标准:执行《GB/T 26124-2011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(盒)通用技术要求》,确保试剂盒的精确度(CV≤10%)和重复性(CV≤15%)。
3. 性能验证:包括检测限(LoD)、功能灵敏度(LoQ)、线性范围、抗干扰试验(如胆红素≤20 mg/dL、血红蛋白≤500 mg/dL)等。
4. 临床验证:需与金标准方法(如高敏cTnI检测)进行比对,符合率应≥95%,并建立不同人群(如性别、年龄)的参考区间。
实验室需定期使用第三方质控品(如伯乐Bio-Rad质控血清)进行室内质控,并参与室间质评计划(如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EQA),确保检测系统的稳定性。